本周ICE期棉是弱势运行中继续大幅连降的疲软走势,且跌至年内最低点。主要是受到国际上欧洲政坛震荡引发的担忧,USDA全球供需预测报告利空等因素的打压所致。
周一,在法国领导人换届选举中,奥朗德当选新一任总统;希腊围绕组建多党联合政府的谈判破裂,市场担心希腊政局混乱或导致其无法满足救助方案条款,使得欧洲的经济前景充满了悲观。欧洲政坛的变动和震荡,重新引发了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进而导致欧元区陷入进一步动荡,导致美元走强,全球股市及商品市场承压,整体走弱(道指周二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连续出现深幅调整,原油大幅下跌(原油价格跌至4个半月新低),金属持续弱势,商品普遍收跌。加之8日美国大部棉区出现降雨对ICE期棉形成的压力,拖累原本就弱势运行的ICE期棉行情此后连日下跌。
10日,受美国农业部(USDA)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报告利空(预计本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678.9万吨,较4月份预测调减2.1吨;消费2318.5万吨,调减27.4万吨;期末库存1456.2万调增17.6万。此外,下年度中国进口量304.8万吨,较本年度减163.3万吨。)的打压,ICE期棉大幅下跌,且前5期合约收于跌停。
受此影响,加之本周美主产棉区德州的持续降雨虽对改善土壤湿度及新花生长有利,但却对期棉施加了压力,第二日ICE期棉仍继续大幅收跌,主力ICE期棉1207合约最低至77.16美分/磅,盘中虽短暂反弹至80美分之上,但仍以大跌收盘,收于2010年9月以来的最低点78.97美分/磅。至周末,主力ICE期棉1207合约给出了“八连阴”的走势。
ICE期棉行情处于低位,投资者表现活跃,市场成交量增加。
棉花进口配额发放的传闻,终于在周二(8日)后,陆续从山东、河北、浙江、四川、福建和广东的一些棉纺织企业得到了证实,他们已经接到了滑准税进口配额的通知,并知道分到的配额数量,最快的下周就可以去打证。据悉,这次发放的是滑准税进口配额,数量在100万吨,其中46万吨分配给企业,54万吨归国储。
新配额100万吨的发放给较长时期弱势沉闷的市场激起了波澜。从理论上看,增发配额是利好外棉,利空国棉,因为内、外棉价的差距会挤占国产棉花的市场份额。国家动用600多亿的资金收储棉花之举,虽有稳定棉价、保护农民利益的积极作用,但也有给了低价外棉大肆抢占国内市场机会的消极作用。在导致国产棉花陷于皇帝女儿也愁嫁的尴尬境地的同时,也使得国产棉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今年新配额的发放,虽可以缓解棉纺织企业用棉成本高的问题,但终因数量太少,只能解一时之急,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花纱布市场行情疲软的窘境。
新配额的发放,可以“解放”一批目前堆积在港口难以出售的外棉,使得市场上可供销售的棉花增多,对价格造成压力,因而本周已经通关的棉花出货速度加快。目前已通关的印度棉花的报价在18300~18700元/吨左右。这也是本周国内电子盘棉价大幅下降,除了ICE期棉大幅下降打压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而国内现货棉价仍是微幅缓降的疲软走势,受美棉和期棉打压的影响并不明显。
周末统计,郑棉期货1207合约累计下降了880元/吨,降幅为4.29%,周末的价位为19655元/吨。电子撮合1206合约累计下降了979元/吨,降幅为4.94%,周末的价位为18836元/吨。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累计下降了34元/吨,降幅为0.18%,周末的价位为19294元/吨。
本周棉型短纤原料价格总体上是在勉力维持着弱势持稳的运行走势,涤纶短纤价格微幅下降,粘胶短纤价格持平。涤纶短纤因国际原油价格下滑和上游PTA、聚酯切片等原料价格弱势下降的挤压,以及下游纯涤和涤混纱、布销售价格疲软下调的拖拽,给出了微幅下降的走势。粘胶短纤价格在上游棉浆价格,以及下游人棉纱、布和人棉混纺纱、布价格弱势阴跌的困境中,在苦苦支撑着弱势持稳的运行走势。
由于纺织品主要出口地区之一的欧盟,近期政权更迭引发欧洲的政坛震荡,难免导致经济政策也出现变动,使得欧洲的经济前景充满了悲观。而从5日闭幕的第111届三期广交会上获悉的数据来看,来自欧盟和美国的订单下滑,已昭示国际经济的疲软和市场后期的消费需求仍不乐观。
虽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CPI同比增长3.4%,环比下降了0.1%的数据,符合之前的市场预期,但周四中国央行网站报告称,由于劳动力成本及资源性产品价格上升,物价上行压力依然存在。报告还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另外,海关总署10日发布外贸数据,4月份进出口增速下滑至2.7%——这是除今年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外贸增长为负之外,自2010年1月以来我国外贸月度增速的最低值。4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88亿美元,同比下降5.4%。纺织品出口金额同比下降4.28%,服装出口同比下降7.13%。
随着欧美经济走弱,我国内经济增速的减缓和出口的滑坡,国内花纱布市场将继续面临下游消费需求乏力的格局。短期看,在下游消费需求未有好转之前,国内花纱布市场行情也难以获得反弹的动力。目前的基本面上,应是内、外棉市场同处弱势阶段,上游供应压力不减和下游消费需求不振仍是主因。
本周棉花行情大幅震荡下降的走势,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呢。